尊龙凯时AG新闻
2013气候传播国际会议大会总结
作者: 时间🧑🏿💻:2013-10-15郑保卫
历时两天的国际会议就要闭幕了。参加会议的领导、专家以及各位与会者对会议都给予积极评价🩴,认为这次会议规模大、规格高、内容丰富、研讨深入👷🏻♂️,使大家收获很大。
这次国际会议的最初设计是要搭建平台.交流心得,展示成果,寻求共识,汇聚队伍,扩大影响。我感觉这个预设的目标是达到了。
两天来大会演讲者的水平都很高🦻🏽,使大家扩大了视野💼,增长了知识,交流了经验🧚🏽。这里我特别要提到的是最后一个演讲者田桂荣女生的发言。她是一个民间环保人士🫨,创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民环保组织🧩,坚持传播环保理念,维护生态环境💩🥰,她的事迹感人🤾🏽♂️,精神可嘉🌧☂️,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从刚才的掌声中就可以看出来🎚。
另外就是昨天下午两位顾问委员会顾问的总结发言。迟福林先生作为一个改革发展研究专家,从改革发展的宏观高度谈了气候传播与经济转型🏡、社会转型、政府职能转型的关系,使大家开阔了视野𓀇,进一步明确了气候传播的方向和重点。
马胜荣作为资深的新闻实践家谈到如何发挥新闻媒体的聚焦功能、扩散功能和质疑功能来增强气候传播的效果,对大家很有启发。
通过两天的会议,大家充分交流,深入研讨,在许多问题上进一步明确了认识🚔,也可以说在一定意义上取得了一些共识。
下面我想谈谈自己对气候变化与气候传播的一些认识,希望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同,更希望能够跟大家形成共识。
一、气候变化正在发生
气候变化正在发生🐭🚣,正在我们身边发生👨🏿🌾📩,人们无处可逃,不能逃避,也逃避不了,这是客观现实。
北京的雾霾、上海的酷热📺、浙江的暴雨,还有美国的飓风🧑、日本的海啸🎗,都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二、气候变化是人为因素造成的
气候变化是人为因素造成的🪼,这个结论现在已经不必再争论了❗️。因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是高能耗、高排放导致大气污染、温室效应,引发了气候异常📌;是砍伐森林、破坏植被、污染环境等非理智行为造成了生态失衡、环境破坏🧑🍼,引发了气候异常。
三🎞、气候变化归根到底是个发展问题
气候变化是环境问题,也是发展问题🫶🏼,但归根到底是个发展问题👨🏻🚀,它关乎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发展🚻、社会的发展,乃至人类的发展👶🏻👳🏽♂️。
因此⛑,我们要从发展的高度来认知气候变化问题,以增强对应对气候变化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
四、气候变化需要共同应对全球治理
气候变化问题的解决是个全球性问题🚣🏿♂️,需要各国政府共同应对,需要全世界共同治理。单靠少数国家♿、少数人是解决不了的。
五、气候变化的治理和应对离不开媒体与传播
气候变化的治理和应对需要多方面的条件,而其中媒体与传播是最有效的方式和手段。
可以说要实现气候变化的治理和应对,离不开媒体与传播。
六👨❤️👨🏖、气候传播要把握五大行为主体
在气候传播中有五大行为主体🙂:政府、媒体、NGO、企业、公众。
根据其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可以这样定位其职能🤾🏼:
政府是主导者😊,承担着信息发布🚴🏻♂️、政策宣传、行为推广的职能👈🏽;
媒体是引导者,担负着信息传播🤦🏼♂️、舆论引导🖐🏼、社会监督的任务;
NGO是推动者💷,肩负着表达舆论👨🏿🏭、反映民意、上下沟通的使命;
企业是责任者🛡,需要承担责任💁🏿♂️、实现承诺🧖🏻♂️、造福社会;
公众是参与者🙍🏻♀️,起到实践参与、行动主体、效果保障的作用💆♂️🗒。
七▫️、气候传播的核心主体是公众
气候传播始终是围绕受众展开的,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受众。
在我们给出的“气候传播”定义中对此有明确表述:
气候传播是将气候变化信息及其相关科学知识为社会与公众所理解和掌握🧕🏻,并通过公众态度和行为的改变,以寻求气候变化问题解决为目标的社会传播活动6️⃣。
可以说气候传播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借助传播手段🧑🏻🔧,运用有效的传播方式来促进社会与公众对气候变化问题的认知👱🏻♀️©️,并最终体现在引导其自觉投入节能减排、保护环境和维护生态的行动上🚂。
八、气候传播要掌握技巧注重效果
大家在发言中谈到了我国新闻媒体在气候传播中存在的许多问题,说明要搞好气候传播需要掌握技巧🪑🧑🏿✈️,注重效果🤸🏽♂️。
气候传播要设置合理的话语框架💆🏻♂️,运用恰当的修辞方式,采用通俗的语言表达🙇🏽♂️🥝,要让公众愿意听,听得懂🕟,能接受,以实现其价值,收到预期的效果。
九、要让气候传播研究渐成气候
昨天中国新闻网和新华社网关于我们这次国际会议的报道➾,都以标题形式突出报道了我们提出的“要让气候传播研究在中国形成气候”的观点。
在会议筹备过程中👠,我们强调要通过这次会议,汇聚中国气候传播领域的学术队伍👨🏻🚒,凝聚起全社会的力量🖐🏿,组成有一定规模和研究能力的研究团队与工作团队🌥,让气候传播研究在中国能够真正形成气候,以更好地服务于应对气候变化的事业🧍🐭。
当然,我们也希望与会的各国朋友通过此次会议能够寻求共识,协调行动🔩,共同推进气候变化与气候传播研究,以使其达到更高的水平,产生更大的学术影响力和社会推动力🚮,使气候传播在各国都能够渐成气候𓀏🦹🏻。
另外🏇🏽,气候传播研究要以最终建构起气候传播科学的理论与知识体系作为目标♚,我们会朝着创建中国气候传播学的目标努力。
十、借助气候传播的纽带加强联系建立友谊开展合作
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孔子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朋友们的到来让我们非常高兴。中国还有句话👨🏽🎨,叫“一回生,两回熟👨🏼⚖️,三回成朋友”♟🧑🏻🔧。
我们希望借助气候传播这条纽带与国内外的同行朋友相互之间能够建立友谊,加强联系,开展合作💆🏿♀️,共同为推进气候传播研究🏑,推动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作出贡献🦷。
明年将在美国举行第二届气候传播国际会议🧑🦯,那将是一次朋友的再聚会,我们期待到时与大家见面🥽。
感谢各位朋友的参与和支持!
感谢各位朋友的辛劳和奉献!
感谢我们团队成员几天来的辛勤付出🏡!是大家的共同努力,才使得我们这次会议能够获得成功!
谢谢大家!